增强现实

奥迪 activesphere 概念车¹通过混合现实眼镜²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衔接在一起。奥迪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负责人 Sid Odera 向我们介绍了介于车辆、用户和环境之间的操作界面新维度。

文本: Bernd Zerelles – 照片: Matthias Ziegler 阅读时长: 7 分钟

¹所述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²增强现实眼镜为非卖品。自动驾驶功能和增强现实眼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不适用于量产车型,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使用。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¹所述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²增强现实眼镜为非卖品。自动驾驶功能和增强现实眼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不适用于量产车型,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使用。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Sid Odera 正在介绍数字投影。
通过数字投影,奥迪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负责人 Sid Odera 正在介绍全新奥迪 dimensions 系统如何为驾乘者提供沉浸式的乘车体验。

Sid 您好,是否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在驾驶中佩戴混合现实眼镜了?
很多概念车描绘的通常都是我们希望能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愿景和梦想。我希望借此机会展示我们与未来的科技并不遥远,并且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处处感受它的实用意义。

对于奥迪的用户界面设计 (UI) 以及用户体验设计 (UX) 而言,“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这句话意味着用实际行动走在技术前沿,并将其用于丰富用户体验。

奥迪设计部门负责人 Marc Lichte 曾说过,一切设计都始于用户界面/用户体验,并且也终于用户界面/用户体验 — 而这些都是您的工作内容。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总喜欢将用户界面/用户体验称之为“流程的书挡”。技术是如何与人产生交流的?所产生的体验是怎样的?UX 是英文 User Experience 的简称,代表着用户可拥有的体验。用户体验 (UX) 设计的工作内容应始终从理解用户出发。我们首先必须找到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

一旦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我们就会立即调动所有设计团队共同参与进来,开发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而位于另一端的 UI (User Interface),即所谓的用户界面,是产品与人或机器与人发生实际交流的地方。

 

用户界面/用户体验又是如何影响乘车体验的呢?
奥迪拥有着百年造车经验。但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是在最近十年中才逐渐成为一项工作要求的。

而时至今日,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也就是产品核心设计以用户界面/用户体验为主导。这些设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携带或佩戴的。在这种背景下,有两个问题时常会被提及:这件产品有用吗?以及:它是否能创造良好体验?

我们也应当用相同的方式对待车辆设计。我非常喜欢奥迪专为概念车项目提出的一个术语:体验设备 (Experience Device)。让车辆成为我们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延伸。

“让车辆成为我们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延伸。”

Sid Odedra

作为用户,人们对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电脑的使用已经习以为常了,汽车是否在未来也会朝着同样的功能方向发展呢?
或许这个概念有点被滥用的嫌疑,但我仍能十分肯定地说,是的,汽车在未来将为用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功能体验。正因为所有这些技术设备提供了如此良好的功能体验,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使用它们。它们总能实时更新,配合默契,且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切换。

车辆也需要像这些设备一样融入我们的世界,成为提供无缝衔接服务的、实用的生活助手。它应该具备能应对各类需求的功能。人们不再会觉得必须要以传统的方式操作车辆。车辆应该像所有其他设备一样,能够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们需要凭借哪些技术理念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在此,我们谈论的是,未来智能设备从口袋便携、手腕佩戴向头戴式发展的趋势。我们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一副高性能混合现实眼镜²,其可将增强现实中的所有信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我们并未像其他许多厂商那样将这副混合现实眼镜设计成一种娱乐设备。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车辆所处的环境中实现一种全新水平的信息显示,而这些信息将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辅助。

²增强现实眼镜为非卖品。自动驾驶功能和增强现实眼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不适用于量产车型,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使用。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增强现实眼镜为非卖品。自动驾驶功能和增强现实眼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不适用于量产车型,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使用。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混合现实眼镜可让无缝衔接式互动成为现实。”

Sid Odedra

在奥迪 activesphere 概念车¹中,我们通过混合现实展示了这种新技术最为前沿的影响力:即在车辆内部通过隐身的技术设备实现更好的乘车体验。我们的目的是让人沉浸到界面世界中。由技术支撑的界面不应再受到框架、屏幕或者投影的限制。这就是沉浸式的全部定义。人确切无疑地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我们称此系统为“奥迪 dimensions”。

它的意义在于创造无边无际的体验世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其中调取信息。

系统的灵活性表现在随心所欲的收缩和扩展之中。当需要信息时,显示可收缩至最小。而当人们需要获得信息时,用户界面又可随时展开以供使用。智能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需求,避免发生信息或交互操作让用户变得手忙脚乱的情况发生。

车辆性能始终是奥迪关注的重点。即使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我们也希望能为用户提供最完美的驾乘体验,并致力于为车内的乘客提供前所未有的全新信息。以越野驾驶为例:哪些辅助信息能为驾驶员在征服艰难地形时提供更好的帮助呢?

 

混合现实眼镜是否能根据情况展示不同的信息?

奥迪 dimensions 系统能在 3 个空间层面中展示 3 个信息层级。第一层是通过传统方式可在驾驶舱内方向盘上找到的信息。然后是在挡风玻璃范围内显示的信息。最后是从前引擎盖延伸至周围环境的空间区域,在其中可显示所需的环境信息。

当用户进行越野驾驶时,我们将在此范围内为其展示更多地形相关信息,以及最佳安全路线。此外还有天气情况或者危险预警的实时信息提示。更重要的是:例如坡度陡峭程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物等此类消息的展示。佩戴眼镜时,用户还可隐藏车身轮廓,直接观察轮胎与路面的接触情况。我们将此称为 quattro 视界:让 quattro 技术变成超越驱动装置的可视化数字体验。

¹所述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述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更多详情

Sid Odedra 出生于英国伦敦,拥有产品设计本科学位、设计工程硕士学位,以及机器人技术学科的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主题为“自主无人地面车辆的越野性能提升”。

他所领导的创意技术团队由来自汽车、国防、娱乐、时尚和科技领域的设计师、工程师以及机器人专家组成,参与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设计项目。

在管理自己的伦敦工作室期间,他提出过结合外观和功能,利用科技创造出“惊世之作(Things that Amaze)”的要求。接着他又在硅谷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目前,Sid Odera 是奥迪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负责人。

Sid Odedra 站在车辆驾驶舱投影前。
奥迪 dimensions 系统的信息层面并不受制于驾驶舱的物理空间,并可延伸至车辆周围的虚拟空间中。

混合现实眼镜²有可能成为和智能手机一样与人们形影不离的设备吗?

当然。打造数字生态系统的关键是个人设备的可携带性(无论是眼镜还是其他设备)以及使用便捷性。这副眼镜¹是核心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并不会成为被遗忘在手套箱中的多余之物,反之,它将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拓展人们的活动能力。

车辆和体验设备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体验也不应在人们离开车辆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我们对设计的思考甚至超越了车辆本身。产品应该如何为用户在后台提供全天候的陪伴且在需要时及时现身呢?

 

通常,新事物新科技只有在被用户接受的情况下才能流行起来。您的团队打算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我在其他的一些产品中总能发现许多了不起的技术、令人惊叹的高科技系统等等,但是它们操作起来十分复杂,以致于人们对使用它们产生了恐惧感。

大获成功的产品往往具备 3 条宝贵的品质:其一,正确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其二,提供绝佳的解决方案;其三,对广大受众来说简单易懂。

当然,我们所创造的用户界面/用户体验设计必须展现出奥迪一以贯之的美学智慧。但同样地,设计也需要赋予用户使用的动力和信心。我常常提醒我的团队,我们要用信任感、舒适感和便捷度这三样利器去赢得用户的关注。然后再尽可能添加情感因素将用户和产品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²增强现实眼镜为非卖品。自动驾驶功能和增强现实眼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不适用于量产车型,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使用。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增强现实眼镜为非卖品。自动驾驶功能和增强现实眼镜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不适用于量产车型,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使用。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全方位了解奥迪 activesphere 概念车¹

您个性化的体验设备

凭借可切换的 Active Sportback 车身设计以及提供整体式、沉浸式体验的创新用户界面,奥迪 activesphere 概念车¹可成为自在生活方式的完美伴侣。

了解更多

¹所述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¹所述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及功能仅为概念展示,具体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您的浏览器似乎不是最新的。我们的网站可能无法以最佳状态运行。但是在大多数浏览器(不包括 MS Internet Explorer 11 和更早版本)上仍然可以正常运行。我们建议您更新浏览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可以确保任何网站都能运转顺畅。感谢您的访问,祝您愉快。奥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