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¹:头等舱式的车内体验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为了理解全新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所畅想的移动出行愿景,我们需要稍微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可能不太遥远的未来出行场景中。在这个场景中,车辆可以根据需要开启自动驾驶²模式,为驾乘者开辟全新的可能性。
作为三款“Sphere”概念车中的第二款车型,纯电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专注于从传统驾驶舱到宽敞休息室的转变。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² 后,方向盘和踏板将缩回,驾乘者可利用释放出的自由空间打造个性化体验:进行交流、放松、工作,亦或是构建一个完全的私密空间。因此,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延续了由奥迪 skysphere 概念车² 引出的“体验设备”概念。
头等舱般的舒适性
正因为如此,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将内饰和乘客舱作为设计的核心,不再因技术要求而在驾乘体验上作出妥协。奥迪根据乘客的需求塑造车内空间、结构以及功能。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的车门设计成对向打开,且取消了 B 柱设计。因此,乘客上车时,整个车内空间会面向乘客敞开。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舒适性表现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在自动驾驶模式² 下,方向盘和踏板都会隐藏起来,2 + 2 座椅布局下的前排座椅不再以驾驶功能为中心,而是提供了如同传统豪华轿车后座一般的宽阔感和空间感。两个前排座椅专为一流舒适性和空间感而设计。座椅位置针对相应的应用进行了优化:在直立位置,手握方向盘、脚踩踏板、驾驶员可以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舒适驾驶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自动驾驶模式下,背椅最多可以向后倾斜 60 度,从而达到舒适的休息位置。背椅中集成了带过滤和调温(甚至香氛)功能的出风口以及扬声器,能播放其他乘客听不到的私密声音。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¹ 两个前排座椅都是为了一流的舒适性和空间感而设计。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座舱内的全新体验
如果说内饰为乘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最大可能的舒适性,那么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的数字组件则让车上的时间变得特别高效和轻松。乘客就座之前,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就会使用智能识别功能识别乘客,并通过显示屏和环境灯光的个性化呈现来迎接他们。系统自动设置座椅位置和众多个性化舒适功能。
通过奥迪对自有服务和数字服务的整合,旅途之外的日常任务都在后台进行。因此,自动驾驶² 模式下的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会根据当前旅行目的地信息接载乘客,并自行寻找停车场进行充电。信息娱乐系统也将访问乘客最近使用的服务(例如已连接的智能手机)并无缝衔接至车内。
此外,正在使用中的音乐和视频供应商也可以从移动设备无缝导入到这台全新设计的“体验设备”中。例如,乘客刚刚在平板电脑上播放的视频会自动在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¹ 的右侧显示屏上为前排乘客继续播放,而左侧投影面则显示乘客上车前阅读的消息。随着个性化空间和出行的日益融合,奥迪明确了未来进取新奢的理念。这也意味着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完全舍弃了屏幕和经典的圆形仪表。环绕在乘客身旁的是柔和、简约的木质表面。在高度数字化的车辆中远离数字化 — 这并非是一种矛盾,而是私人空间的一种表达和呈现。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前卫而直观的操作
只有在激活时(例如用手指指向某处),木质表面上才会显示投影影像 — 根据驾驶模式的不同(自动2或手动),投影或横贯整个车内空间,或单独显示在左右座椅前。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处于自动驾驶模式² 下时,投影面也可以用作信息娱乐系统或视频会议的屏幕。此外,投影面下方集成有一个感应条,可快速切换内容 — 如从音乐切换至导航。这里也会显示车辆中所有已激活的功能和应用。图标将随不同的菜单亮起。
在车门凹口附近的内饰板上设置有 MMI 非接触式响应元件。如果驾驶员主动接管方向盘和驾驶控制,即坐在车内相对较靠前的位置时,便可以使用旋转环和按钮选择各种功能菜单。在自动驾驶模式² 中将前排座椅向后移动时,可使用眼动追踪和手势控制的组合操作。
传感器可通过识别视线方向识别何时使用控制单元。乘客可以通过手部动作操作系统,无需前倾,也完全无需接触。眼动追踪、手势或语音控制、手写输入和触摸功能在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² 的所有操作模式下均可使用:系统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学习他们的偏好以及常用菜单 — 在此基础上,车辆不仅能够智能地完成基本命令,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建议。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²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所示的自动化驾驶功能是目前尚在研发中的技术,不适用于量产车,并仅限在系统限制内运行。所示技术系统和功能的所有用途仅用于展示一种可能的概念,并且取决于所在国家/地区的相应法律法规。
展望未来: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¹ 承载着奥迪数字化转型的设计理念。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划时代的设计
奥迪 grandsphere 概念车¹ 还对奥迪品牌的面貌进行了全新诠释。奥迪经典的整体式进气格栅被设计为扁平的六边形。车辆行驶时,位于透明盖罩后方的内部表面从上方间接照亮,由此打造出独具风格、极其立体且充满结构感的外观。整体式进气格栅上方的大灯单元引用了奥迪的品牌标志特征。它们放大并分离了奥迪四环标志中两个环的交叉点,形成一个瞳孔,由此得出一种全新、独特的数字化车灯特征。照明区域的范围可以进行调整,具体范围取决于其是作为日间行车灯还是动态转向灯使用,并根据交通状况发出明确信号。尾灯单元中也具有同样效果,这也是奥迪车灯设计的另一大显著特征。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
¹所示车辆为概念车,并非量产车型。